院部动态

教育与艺术学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开设《非遗传承与创新--漆画及扎染之美》美育实践课程

发布人:贺松杰
发布时间:2024.04.30
来源:教育与艺术学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
0

为进一步提升高校青年学子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4月中旬,教育与艺术学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漆扇、扎染艺术融入大学生的美育实践课堂中,意在让大学生们透过知识构筑的天地,感受传统文化的深沉底蕴与审美的情趣。

漆扇以“以水为介,漆扇品味非遗芳华”为创作主题,师生们以漆为笔、以水为墨,制作“独一无二的非遗漆扇”,领略指尖非遗,一起探索出神秘变幻的艺术之旅。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,采用漆艺中的“飘漆”技法,利用了大漆不溶于水的特质,用点、滴、甩、划等技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,充分体现出非遗扇子的美轮美奂和独特精美之处。

在课堂中,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大漆,加入橘子油稀释调色。之后,将大漆融入清水中,轻轻吹气或者用木棍搅动,水桶中大漆的纹路便会随水流方向形成不同的形态,深浅不一,长短各异,接着,扇面轻轻地浸入漆水中。随着漆水吸附在扇面上,通过双手摆动的幅度和手势的不同,使其画面上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案,似波涛,仿山花,如山水,妙趣横生,给人无限遐想和美的享受。在水中挥洒着色彩,在指尖流转中勾勒出一幅幅独特的艺术作品,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技艺和非遗艺术的魅力。

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,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。它是通过纱、线、绳等工具,对织物进行扎、缝、缚、缀、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。由于扎结方式、松紧程度、渗透率不同,染成后的织物会生成层次丰富、色彩柔和的特定图案,给人一种氤氲幻化、自然天成之美。扎染作品有很强的随机性,即使同一个匠人在不同时间创作的同一作品也不会一模一样,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,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。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是应创作者而生的。

在实践环节中,学生们都兴致昂扬,跃跃欲试。绞扎是扎染的第一步,也是技术关键,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,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,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,从而形成深浅不均、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。

通过美育课堂的实践,可以让学生从更多样化的角度将专业知识与非遗文化联系起来,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,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底蕴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有助于真正地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,也进一步激励了高校学子厚植优秀传统文化,以期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
?